旧人陌兮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65章 海洋生态护燕子(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屏幕上——刘傻子教授用穿越号机器人手机的梦幻功能,戴上梦幻帽的程萍编辑、李任惠科普作家、于张喜文史作家、沈聪明编辑、刘媛媛编辑、王可博士、林燕子、南海科学研究所所长高敏、王可博士、沈琳特警等,感觉自己坐着木船,来到海南省万宁市东南部的大洲岛。这里一直被视为南海的重要航海标志,是古代番船进入中国境内的象征。

小雨导游说:“大洲岛也是金丝燕在我国唯一的栖息地,在这座著名的燕窝岛上,金丝燕最大种群曾达200多个巢,但因滥采燕窝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金丝燕数量已急剧下降。南大岭西侧岛岸峭壁垂海、刀削斧劈,惊心动魄,峭壁的岩缝是金丝燕的栖息场所,阴暗狭窄的岩缝非常适合其筑巢繁殖。如今,大洲岛已成为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随着大洲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金丝燕恢复往日的种群数量指日可待。”

齐红霞说:一位记者曾经采访了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刘国琪博士。刘博士当时38岁,湖南人,他头戴一顶草帽,皮肤黝黑,由于长期在野外搞研究,像个海边农夫。刘博士对大洲岛金丝燕情有独钟,是目前中国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深入研究大洲岛金丝燕的专业研究者。

王可博士说,刘博士用一只播放机播放金丝燕的群叫声,不一会儿就引来4只金丝燕围绕在播放机上空盘旋鸣叫。谈起大洲岛上的金丝燕,刘博士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大洲岛金丝燕属爪哇金丝燕鸟类,也是生产可食用“燕窝”最主要的金丝燕种类。金丝燕身型轻捷,具有良好的飞行能力,4趾都朝向前方,有助于抓附岩石的垂直面。上体羽色呈褐至黑色,略带金丝光泽。爪哇金丝燕喜群居,栖息地多在黑暗潮湿的岩洞内,因为长期适应洞穴环境进化出类似蝙蝠一样的回声定位功能,这一特征在鸟类中非常罕见。金丝燕为食虫性鸟类,一天捕食飞虫可达7000余只,对抑制森林和农业害虫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于张喜说,海南自明代以来就有生产燕窝的历史记载。1982年,中科院动物所洗耀华研究员考察大洲岛,在渔民的帮助下获得了两只大洲岛金丝燕标本,现存于中科院动物所鸟类标本馆。从学术上正式报道了大洲岛金丝燕,并从形态上和地理区位鉴定其分类为爪哇金丝燕戈氏亚种。但此后有关大洲岛金丝燕的研究一直极为欠缺。

刘博士担纲实施“大洲岛金丝燕种群生态环境调查评估项目”,结果显示,大洲岛现有金丝燕种群数量仅约30余只,已经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刘博士心急如焚,他想方设法拯救大洲岛金丝燕。自2015年起,刘博士先后40多次往返大洲岛,历经千辛万苦在悬崖峭壁和岩洞边安置自动拍摄设备,拍摄到大洲岛金丝燕的筑巢繁殖过程和生存状态,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影像资料。

谈到金丝燕研究、保护和种群恢复的重大意义时,刘博士表示:“大洲岛金丝燕与海南长臂猿、海南坡鹿、海南山鹧鸪等珍稀动物同属海南的特有珍稀物种。大洲岛金丝燕种群的生存状况与海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整体成绩息息相关,有效地保护和显著地恢复海南金丝燕种群,能突出彰显海南在该领域的工作成效。”

特警沈琳、警察齐红霞说,近年来,海南越来越注重保护珍稀鸟类,多次发布禁令,数年内禁止采摘燕窝。同时禁止渔民与游客登岛,科考单位登岛也要提前申报。

科普编辑程萍说,燕子是人类的益鸟,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昆虫,所以我们不能伤害它“年年此时燕归来”。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知道燕子秋去春回的飞迁规律。相传春秋时代,吴王宫中的宫女为了探求燕子迁徙的规律,曾将一只燕子的脚爪剪去,看它是否在第二年仍旧飞回原地。

资深编辑刘媛媛说,无独有偶,晋代有个叫傅咸的,亦用此法观测,结果这只缺爪的燕子在次年春天又飞回来。燕子一般在夜里飞迁,尤其是在风清月朗时飞得很快很高,白天则在地面休息觅食。对燕子的飞迁习性,古代的诗人曾这样描述:“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科普作家刘傻子说,自古以来,人们乐于让燕子在自己的房屋中筑巢,生儿育女,并引以为吉祥、有福的事。尽管燕子窝下面的地上常被弄的很脏,人们也不在意。燕子是季节性很强的候鸟,人们称它“报春归来的春燕”、“翩然归来的报春燕”等。只要见到燕子,似乎就是提醒人们:春天来了!古人曾有:“莺啼燕语报新年”之佳句。人们总是把燕子跟春天联系起来。家燕有一个“怪癣”:它们总是在夜深人静、明月当空的夜晚迁飞,而且飞得很快,有时只能看见它们的影子一闪而过,根本看不清楚它的模样。

任惠说,家燕还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无论迁飞多远,哪怕隔着千山万水,它们也能够靠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返回故乡。燕子象许多其他动物一样,有着人类无法比拟的知觉天赋。其中最惊人的是辨别方向的能力。有人做过试验,在德国某城市捉到七只燕子,涂上标志,然后用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