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人陌兮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03章 奇石文化有渊源(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李永校长问:“东方与西方对赏石文化有什么差异吗?”刘傻子说:“我个人认为,差异很明显,东、西方民族在历史和文化背景方面的显著差异,东方赏石文化与西方赏石文化是分别经历了各不相同的发展道路而形成的,其内容和特色在许多方面也截然不同。”唐生说:“一般来说,东方赏石文化,比较注重人文内涵和哲理,有比较抽象的理念和人格化的感情色彩,其观赏主体(自然石种、天然石形)往往丰富多彩,甚至可随心所欲、因人而异;而西方赏石文化,则比较注重科学和历史的内涵,有比较直观、明确和科学的理念,其观赏主体常以各种动植物化石和多姿多彩的矿物晶体与标本为主。”

王杰会长说:“刘傻子梦石教授到底是著名学者,对于诗文书画奇石文化都有研究,东方赏石文化,实际上是华夏为代表的民族传统文化,包括感情、哲理、信念和价值现,在现赏石领域中的反映与延伸;而西方赏石文化,则主要是某些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在具观赏价值的自然物(石头)方面的展示和印证。”

王可博士问:“我认为,华夏国是东方赏石文化的发祥地。”王杰会长说:“华夏国是在以自然奇石(而非石制品)为现货对象的话动方面,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至少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据《太平御览·阚子》载:“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其实,远在此前的商、周时期(公元前二十世纪),作为赏石文化的先导和前奏——赏玉活动就已十分普及。”

于张喜说,中据史料载:周武王伐纣时曾“得旧宝石万四千,佩玉亿有万八”。而《山海经》和《轩辕黄帝传》则进一步指出:黄帝乃我国之“首用玉者”。由于玉产量太少而十分珍贵,故以“美石”代之,自在情理之中。因此,中国赏石文化最初实为赏玉文化的衍生与发展。《说文》云:“玉,石之美者”,这就把玉也归为石之一类了。于是奇石、怪石后来也常跻身宝玉之列而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上贡物品。

刘傻子说,《尚书·禹贡》曾载:当时各地贡品中偶有青州“铅松怪石”和徐州“泗滨浮磬”。显然,这些3000多年前的“怪石”和江边“浮磐”都是作为赏玩之物被列为“贡品”的。很可能这就是早期的石玩,即以天然奇石(而非宝玉或石雕、石刻制品)为观赏对象的可移动玩物。

他们路过一家奇石店,店主黄三认识王杰会长,说:“王会长,请喝茶。”店里有一个茶室,茶室可以坐上七八个人,有一个电视。于是,刘傻子说:“请诸位坐下,我想演示隋唐、唐宋元明清时代的奇石文化。”

说着,刘傻子从空间袋中取出投影仪,他边讲,具有图文转化功能的投影仪在视频上播放出图像。解说词十分清晰——

公元六世纪后期开始的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社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昌盛的时期,也是中国赏石文化艺术昌盛发展的时期。众多的文人墨客,积极寻石、藏石、卖石、买时、赏石。天然奇石,最受青睐,大型体积的天然石,用于建造园林。“小而奇巧者”作为手上把玩,或放在书房、客厅里的台案上,供人欣赏。

刘傻子对穿越号机器人手机说:“让大家进入梦幻境界。”陶景山院长、李永校长、权耀军厅长、徐兰总经理、王杰会长、林正会长等一个个地进入睡眠状态。只见,他们这群人进入了一个庞大的园林,里面摆设着各种奇石,一群人在观赏一堆石头。一个穿着古装的青年走过来:“先生,你们是谁?穿的不是我们这个朝代的衣服。你们来找谁?”

傻子梦石说:“我们是穿越过来的现代人,所以穿戴与你们不一样。我们是奇石爱好者,现在来观赏一下藏石文化。”古装青年说:“我明白了,你们是另一个星球来的现代人。”梦石问:“你们这是什么朝代呀?这么多人玩石头。”古装青年说:“这是隋唐时期,赏石文化是一大特色,也开创了华夏赏石文化的一个新时期。他们在为石头起名字,写诗文赞美奇石,从而使天然奇石的欣赏更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

傻子梦石说,隋唐曾先后在唐文宗李昂、武宗李炎(九世纪初、中叶)手下担任过宰相的牛僧孺和李德裕,都是当时颇有影响的文人墨客和藏石家。李德裕建“平泉山庄”,其中的怪石与奇花异树在当时就极负盛名,号称各地奇石“靡不毕致”,而奇石品种之多,仅有名号者既达数十余种。李德裕“平泉山庄”和诗人王建的“十二池亭”在造园艺术和景石,点缀方面,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大诗人白居易不仅有许多赏石诗文,他的《太湖石记》更是反映唐代赏石盛况及文化水准的代表作之一。

王杰会长说,宋代(十世纪中叶至十三世纪末)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的鼎盛时期,北宋徽宗皇帝举“花石纲”,成为全国最大的藏石家。由于皇帝的倡导,达官贵族、绅商士子争相效尤。于是朝野上下,搜求奇石以供赏玩,一度成为宋代国人的时尚。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如米芾、苏轼等赏石大家,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苏舜钦等文坛、政界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